close

圖片來源《大公報》
  中新網4月9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的“鯨豚擱淺行動組”表示,本月初在五日內處理共四宗江豚擱淺個案,當中包括兩條初生江豚,令今年以來的擱淺個案增至13宗。行動組於3月底跟進的兩個擱淺鯨魚樣本,將會送往外國作基因化驗以鑒定品種,預計最快本月底取得化驗結果,並完成鯨魚的解剖報告。
  “鯨豚擱淺行動組”昨日表示,在本月2日至6日期間,合共跟進四宗江豚擱淺個案,令今年的擱淺個案增至13宗。當中兩條為體長不足90釐米的初生江豚 (一般江豚出生時約80釐米長),分別在大嶼山水口灣及清水灣鄉村俱樂部發現,後者在發現時屍體更是已嚴重腐爛,死因未能確認,需抽取皮膚、皮下脂肪、牙齒、肝臟、肌肉、頭骨和腦部等樣本進一步化驗。另外兩條體長約160釐米的成年江豚,發現時亦已嚴重腐爛,身體錶面均無明顯傷痕,亦需抽取皮膚等作進一步化驗。
  海洋公園保育基金助理科研項目經理冼映彤稱,江豚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獲列為“易危”物種,香港水域現有約200條江豚,由於野外江豚難被觀察,實際數量可能更多。它們主要在香港東面及南面水域出沒,較容易在附近水域發現擱淺的江豚。而近年每年約有20至40宗海豚擱淺事件,當中近七成為江豚。
  另外,行動組於3月30日在大埔紅石門淺灘,跟進估計為長鬚鯨或角島鯨的擱淺個案。由於兩種鯨魚的身體特征非常相似,均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一中,故保育基金正向漁護署申請許可證,以把解剖所得的皮膚樣本,送往美國及日本進行基因鑒定,以確定品種,預計最快會於本月底取得化驗結果,並完成鯨魚的解剖報告。  (原標題:香港江豚擱淺案增至13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j93zjzyq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