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三次分享會,給我帶來難以言喻的精彩記憶。今年北京車展時,我發現由於“讀圖時代”與“快餐文化”的強勢襲來,現今國內的專業汽車媒體更多地將閃光燈對準了花邊噱頭,只為博得受眾眼球聚焦所帶來的關註度。
  對於很多剛剛接觸汽車,尤其是期待進入汽車行業的大學生而言,這類報道顯得缺乏營養。如何傳播正確的汽車價值觀成了擺在汽車媒體面前的難題。
  正當我還在思考這些問題時,由中國青年報社與北京現代牽頭主辦了“中青汽車講師團”活動,培養大學生講師進入高校舉辦關於汽車的主題分享會,將正確的中國汽車價值觀傳遞給更多的年輕學子。參與進這個活動中,使我從一個對汽車懵懂的大學生蛻變成為傳道解惑的汽車文化“講師”。
  事實上,對於汽車我遠不足以稱為“行家裡手”,尤其是在主修汽車專業的同學們面前,我在演講方式的選擇上必須格外慎重。而汽車行業的歷史沿革、汽車發展的價值導向乃至技術創新,我就算拼命惡補,恐怕也難有優勢。為了不打擾同宿舍的小伙伴休息,我跑到24小時營業的快餐廳里,開始準備第一次的試講。在一杯杯咖啡的陪伴下,結合事先咨詢同學們的意見反饋,我不斷地在演講中加入了一些自己的經歷與見解。夜裡3點,我滿懷期待地進入了夢鄉。
  “也許自己從來沒想過能加入‘中青汽車講師團’;也沒想到一個月以後可以在本校、甚至是遠在廣州的華南理工大學踏上講臺……原來有些事情和有些人,會一見如故,情不知其所以。”這是一條寫於6月3日的狀態,也是當時最真實的心理感受。當華南理工大學車迷協會提出邀請我去給他們作一場分享會的意向時,我依然認為這是一件十分遙遠的事情。在從北京回蘭州的火車上,我還沒把卧鋪給捂熱,電話里就傳來了讓人心花怒放的消息:“你回學校了收拾一下,正式邀請你去華南理工大學作一場主題分享會。”
  一個人看著火車車窗外迎面撲來的山峰很容易滋生孤單,但翻著從北京帶回來的講稿,卻激起另一種結識新朋友的幸福感;一個人坐在候機大廳里看黑夜會有些無聊,但想想此行的目的,心中會涌出挑戰和征服的欲望;在羊城擠一個小時的地鐵讓我有了最後一點點時間溫習演講內容,這會讓我自信滿滿地站在舞臺中央。
  北京、廣州和蘭州,3座城市,一次跨越千山萬水的征途。在路上的傍晚、深夜和晨曦里,我本應該倍感疲憊,本應在結束奔波之後滿心歡喜,但最後一次說出“謝謝聆聽”的那一刻,發現完全不是這種情形。相比於很多時候我大呼“解放了”的灑脫,這次“中青汽車講師團”的經歷真是一次難忘的回憶。
  在中國青年報社的試講新奇而充滿期待,在華南理工大學的分享緊張但不辱使命,在蘭州本校的分享已經輕車熟路,卻會泛起一絲類似於離別的傷感:中青汽車講師的職業生涯,比我想象的還是要快一些。如果能讓我回到過去再講一次,分享會的場面肯定會更加精彩。得益於熬著夜一根筋到底的堅持,歸功於在祖國的大江南北來回地奔跑,我收穫了一個美麗的新世界。  (原標題:講師團為我打開一個美麗新世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j93zjzyq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